了解更多

公安部公布五类高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发布日期:2024/8/1 阅读量:108  来源于:  http://www.mylsfw.com/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已成为案件最多、上升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

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了5类高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票据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贷、冒充客服、冒充检察官等五类诈骗案件占比近80%,成为最为突出的五类诈骗案件。病例发生率高。其中,返利诈骗发生率最高,约占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案涉案金额最大,约占涉案资金总数的三分之一。

虚假订单和返利诈骗

 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刷单返利诈骗类型已逐渐演变为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它还与其他电信网络诈骗手法“融合”,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吸引流量的主要手段。诈骗分子的主要犯罪手段是:第一步通过网络发布兼职招聘广告,打着“足不出户高佣”的旗号,招募“刷卡客”、“点赞者”、“推广者”, “上钩”的受害人被拉进“做任务”聊天群。第二步,加入聊天群后,诈骗者会要求受害人在群里领取“新手任务”。受害人之后完成“新手任务”,诈骗者会快速返还少量佣金,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第三步,诈骗者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第四步,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取现金时,诈骗者会设置重重障碍,拒绝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导受害人在订单诈骗APP中充值。受害人加大投资,从而骗取更多资金。

【典型案例】2022年5月,高某某在微信群中看到“固定底薪、点赞评论佣金返利”的信息及二维码。高某某扫描二维码联系客服,经客服诱导下载某刷单App。安装App后,高某某联系App中的“接待员”,并在其指导下完成订单处理任务。 “接待员”表示,需要向相应的委托人支付订阅任务订单的费用。支付金额越高,返还的佣金越高。高某某先后完成了5项任务,认购本金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每次佣金均返回其App账户。为了获取更多佣金,高某某开始认购金额较大的复合任务订单,并先后投入本金11万元。当高某某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后,发现自己无法提取现金。当他向对方询问校长时,发现对方已经删除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且无法再登录App。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的受害人多为有一定收入和资产的单身人士或热衷于投资、理财、炒股的人士。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瞄准受害人,骗取受害人信任后,采用冒充投资导师、理财顾问、谎称拥有特殊资源获取高额财务回报等方式,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聆听“投资专家”直播课堂,接受“股票大师”的投资指导。随后,诈骗者会诱导受害者投资诈骗者提供的虚假网站或应用程序。前期可以用少量投资试水,可以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投资,就会发现无法提取现金或血本无归,就被骗了。这些因素已经封锁了人们,虚假网站和应用程序无法登录。

【典型案例】2022年4月,于某在某直播平台观看炒股知识直播时,与一自称主播的账号私聊,后添加其为微信好友。对方自称“甄军”,并要求于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股票交易交流群。随后,群管理员将App安装包发送给于某,要求他下载安装并注册账号。一周内,于某按要求向对方账户转账10次,共计347万元。期间,他按照对方“投资指导”在App中进行买卖股票操作,成功提取37.3万元。 。此后,余继续加大对该应用的投入。到4月底,于先生发现该应用内的307万元余额已无法提取。

虚假网贷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贷款、信用卡、取款等广告信息,打着“无抵押”、“免费信贷”、“低利息”、“快速贷款”和“自由现金提取”。他们打着“套现”的幌子,以提前收取手续费、押金、验资、缴纳税款等为借口,或以测试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为由,完善信用报告等,欺骗需要贷款或者办理过贷款业务的人。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甚至欺骗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信息直接转账、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2022年5月,范某接到广东东莞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平台客服,询问范某是否有贷款需求。添加对方企业微信账号后,范某根据对方要求下载了某贷款App,并按照提示在该App上申请贷款。随后,对方以缴纳会员费、解冻资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转账。范某通过手机银行进行了4次转账,共计13.7万元,但对方仍声称无法发放贷款,原因是贷款条件不满足。此时,范某产生了放弃贷款的想法,并向对方索要之前转账的资金。对方告诉他,需要等待贷款批准后才能退回资金。随后他就失去了联系,无法登录App。

冒充客服诈骗

冒充客服诈骗的受害者通常是网购用户。骗子提前非法窃取获取买家网购信息和快递订单信息,以退款、理赔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进行精准诈骗。诈骗者的主要犯罪手段有:一是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公司客服,谎称受害人网上购买出现问题,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号码。以手机验证码为由,提供退款、理赔、退税等信息诈骗受害人。二是声称受害人被误升级为VIP会员,被授权代理,可以办理商品分期业务。以未取消上述业务将导致额外扣除为由,诱导受害人支付手续费,从而实施诈骗。三是以受害人的电商平台会员积分、支付宝芝麻信用积分为借口,让受害人申请贷款增加会员积分,并诱骗受害人将贷款转入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典型案例】2022年4月,张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购物平台客服。对方告知张某购买的商品快递包裹丢失,现在可以索赔,并注明了具体订单号、订单时间和产品物流订单号。张某按照对方的提示,将支付宝中的备付金全部透支,然后将透支金额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对方承诺今后将准备金和赔偿金一并退还,并要求张某继续下载网贷APP并转移透支额度。张某不愿配合,后来发现已经联系不上对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冒充检察官及法律诈骗

冒充检察官的诈骗案件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他们造成的损失往往数额巨大,令广大民众深恶痛绝。诈骗者的主要犯罪手段有:冒充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已使用受害人名下的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诈骗、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等行为的。持有毒品等违法犯罪需要被害人将资金转移至“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有的诈骗分子还冒充各部门政府工作人员,以领取补贴、奖学金、冻结医保卡、有价证券、金融账户等为由实施诈骗,出入境证件异常或者无效。特别是近期,一些诈骗分子以涉嫌散布疫情谣言、销售假口罩、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为由,对受害人进行诈骗,造成了恶劣影响。

【典型案例】2022年4月,刘某某接到一通自称是深圳市防疫中心的陌生电话。对方称,将被带去强制隔离,因为刘某某的一个电话号码于3月16日被扫描到长沙市某医院的行程代码。刘某某称,自己从未去过长沙,对方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盗,可以将电话转接给“长沙市公安局”。拨打“长沙市公安局”电话后,一名自称“陈警官”的男子对刘某进行盘问,告诉其刘某的账号涉嫌洗钱,并要求刘某添加QQ号。随后,“陈警官”向刘某发送账号登录,然后提交其银行卡号、密码等相关信息,并录制了其刷脸视频。在“陈警官”的指点下,刘某的银行账户分四次转出6万余元。


湖南刑法刑事律师事务所 (http://www.mylsfw.com/xingfaxingshi)提供邵阳市刑法刑事24小时律师电话微信,提供免费在线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