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

行政诉讼中的起诉期限有多长、最长保护期限是多少?

发布日期:2025/3/15 阅读量:11  来源于:  http://www.mylsfw.com/

近期,粉丝咨询的被征收人都是自家房屋已经被拆掉好几年了,依然没有选择诉讼维权,有2021年房屋就被拆除掉的,还有2020年被相关部门强行将房屋拆除的,这些被征收人在房屋被拆除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委托律师协助帮忙维权,一直和征收部门扛着较真儿,最后在自己实在扛不住的时候,想起来找律师帮忙了。

大家注意:法律维权是有期限限制的,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自家房屋被强拆掉后,被征收人需要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6个月内就要启动法律程序维权,不是等到2-3年之后维权,这很有可能因已过诉讼时效而被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或者不予受理。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最长保护期”,啥叫“最长保护期呢”?大家不能自以为是的理解,否则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我们要正确理解最长保护期。

行政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送达直接相对人,其他因该行政行为受到不利影响的人未必能够及时得知,如果因为利害关系人无法“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而不能开始计算起诉期限,将会造成行政行为的效力随时都可以争议,行政法律关系无限期地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实现行政法律关系的尽早安定,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通过本条第二款增加了最长诉讼保护期限的规定,其含义是指,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经过一定的期间就不得提起撤销诉讼。这一期间属于客观期间,不论当事人是否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的存在。即使确实是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后的六个月内提起诉讼,但也因超过了二十年的最长诉讼保护期限,从而丧失了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有许多共同点,民事诉讼的许多程序对行政诉讼是适用的。但是,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诉讼毕竟有其特有性质,民事诉讼法的一些规定并不能适用于行政诉讼。具体来讲,行政诉讼对于民事诉讼法的适用,应当排除两种情形:一是行政诉讼法已有规定的;二是行政诉讼法虽然没有规定,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与行政诉讼性质有所抵触的。事实上,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最长诉讼保护期限,正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而设计,但基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有意排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关于“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适用。因此,在行政诉讼撤销之诉中,不存在适用民事诉讼最长诉讼时效的空间,也不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可能。

上述观点出自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行申3010号行政裁定书。这里律师还是要告诫广大被征收人,实践中,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及时启动法律程序维权,自己不懂、不会的,一定要及时委托专业律师协助维权,切勿消极等待,一直等下去就会错失最佳的维权时机,得不偿失。



湖南行政诉讼律师事务所 (http://www.mylsfw.com/xingzhengsusong)提供邵阳市行政诉讼24小时律师电话微信,提供免费在线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