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

五年级科学上册 冷水和热水 1教案 冀教版

发布日期:2024/7/29 阅读量:114  来源于:  http://www.mylsfw.com/

第一篇:五年级科学上册 冷水和热水 1教案 冀教版

第四单元 冷与热

13.冷水和热水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感觉器官知物体的冷热。

2.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那么,应该怎样科学地描述冷和热呢?(出示插图)请同学们观察插图,比较图中有什么不同?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什么是冷和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水和热水》

二、活动

(一)——手指的感觉。

1.手指能准确地感知水的冷、热吗?(生猜)2.实验验证:

(1)师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试分析原因。(4)全班交流。

(5)师小结:有时用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需要用工具进行更为科学的测量。(6)阅读科学在线,同桌间说说从资料中知道了什么?(7)生汇报。

(8)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应用了温度计?

三、活动

(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一)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3.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4.学生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二)整理数据,归纳结论。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2.学生绘制曲线图。

3.学生讨论: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不同,热就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也就是说热传递是单向的。)

四、巩固运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三年科学:《冷水和热水》教案

教 材 :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

1、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水和热水。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




(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四、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绘制曲线图。




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巩固运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案

《冷水与热水》教案

单位:穿芳峪乡果香峪中心小学

年级:三 年 级

授课教师:韩 燕 侠

2007年4月

冷水与热水教案

教学目标 :

1.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热水程度把水分成温水、不烫手的水、烫手的水、不能触摸、一碰就烫伤皮肤的热水的过程。

2.经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3.通过预测、分析、验证等途径了解热水上浮的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重点难点 :

经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研究冷水和热水的过程,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分析,初步明确热水上浮的原因。

课前准备:

1.为各个小组分别准备量杯2个、试管1个、热水1瓶、冷水1瓶、1根皮筋、一块气球皮、1个天平、一个试管夹、一个酒精灯。

2.教师准备热水壶一个、量杯2个、水槽2个、装好水的塑料袋两个、试管4个、镊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冬天里到室外去玩,有什么感觉?那夏天呢又有什么感觉?板书(冷热)

师:当夏天热的时候你们喜欢喝什么水?冬天冷的时候呢?

师:同学们请看谁来猜一猜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

师:找一名学生来证明你猜的对不对。说一说触摸两个杯子时有什么感觉?

师:其实冷水与热水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好好地观察、比较、研究 这冷水与热水。

二、观察比较冷水和热水的不同:

1.同学们你们能用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倒出两杯冷热不同的水吗?怎样倒比较合理?

2.下面就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操作,在操作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倒完后看大屏幕。

4.找同学读。(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手触摸来感觉两杯冷热水的不同,有

哪些方法?)

5.谁来告诉老师?

6.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感觉和交流两杯冷热水的不同。

7.同学们请看,你们触摸过更热和更冷的水吗?当你们触摸时有什么感

和反应?(课件:热壶、冰水)

8.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让热水再烫伤你好吗?好了谁能用手的感觉给热

分类?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热水:

温水

不烫手的热水

烫手的热水

不能触摸、一碰就烫伤皮肤的热水(课件)

8.那这样的热水在哪些场合易发生烫伤呢?

9.老师也整理了一些我们来看:(课件)

1.倒开水的时候;

2.打开热水龙头沐浴时;

3.喝开水时;

4.喝漂浮着油的汤时;

5……

其实易发生烫伤的场合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课下我们再进行交流。

三、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1.同学们想一想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的感觉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

2.回答的非常好,我们把热烈的掌声奖励给他。

3.同学们请看:这是两杯冷热不同的水,如果老师往每个杯子里各滴一滴红墨水,冷水和热水中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课件)

4.这都是我们没有证实的想法,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实。

5.做实验时老师有几个要求:(课件)

(1)倒一杯200毫升的冷水和一杯200毫升的热水

(2)往每个杯子里各滴一滴红墨水

(3)滴红墨水时滴管的高度要相同;速度也要相同

(4)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6.小组汇报

7.同学们请看老师这有两个水盆:一个倒上热水、一个倒上冷水。看老师还提前准备了两个不留空气的小塑料袋。里面分别装满了重量相同的热水和冷水。如果老师把冷水袋放在热水盆里,你会发现什么?

8.好眼见为实

9.老师把冷水袋取出来,你们说这袋水是冷的还是热的?

10.你来摸一摸

11.好了下面我们在来看,现在将这袋热水放到冷水盆里,你会发现什么?

四、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1.热水浮在冷水的上面,冷水沉到热水的底下。

学生猜测:影响水在变热过程中沉浮的因素可能有哪些?(课)

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重量体积成分

3.现在有三种可能,我们看“成分”显然不可能。老师没有往里面加其它物质。我们只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发生变化还是体积发生变化?(课件)

4.先请各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说明为什么。

5.各组出现不同的意见,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6.我们首先来做重量是否发生变化的实验

方法是:拿出准备好的试管,将内装一杯水,剪一小块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放在天平秤上称一称,然后把酒精灯点燃,使试管夹夹住试管,给试管加热,加热后把试管放在天平秤上称一称。看一看它们的重量是否发生变化。(课件)

7.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8.实验证明:(板贴)重量没有发生变化

9.不如我们自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先倒一杯冷水,老师发给每个组各一根试管,将试管放在杯中进行观察,会发现什么?

10.其实它在发生变化,只是不明显,到下节“热胀冷缩”一课中我们再仔细观察研究它。

11.下面我们在倒一杯热水,将试管放在杯中进行观察,看一看气球皮是不

鼓了起来,这说明了什么?

12.汇报实验证明:

体积增加了

13.同学们观察的非常好。通过我们的实验已经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发生变化而体积确增加了。那谁来解释一下热水上浮的原因是什么?

解释热水上浮的:

水在变热过程重量没有增加,而体积增加了。

总结:

解释的非常好。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件)

第四篇:五年级科学上册 地震 1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地表剧烈变化

19.地震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采取的措施。

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同学交流

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对了解世界上什么地方发生地震的事情感兴趣。愿意了解科学家预防地震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准备: 录像、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托盘积木、饮料盒或罐等。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请认真观看以下片断,想想片子中都播放了什么? 播放地震情景的录像片断。

师问:是什么灾难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地震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有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板书

用心

爱心

专心

课题)

【设计意图:录像出示地震发生时情景,地震来临时鸡飞狗跳的场面,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的惨状,以及那震耳欲聋的响声,使人心悸。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地震的恐怖,了解到地震来临时强大破坏力,对地震有直观的感受。】

二、了解地震的危害

1.模拟体验一:用硬纸板或薄木片做体验地震发生时引起的地面的断裂。

方法: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模拟体验二:用托盘和书本做的模拟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

方法:A:将托盘放在两摞书上(用书代表地壳的板块),在托盘中用积木、饮料盒或罐等材料精心搭建校园或住宅(包括楼房、池塘、电线杆)模型 B:快速移动托盘下的两摞书,观察模型的变化。

4.怎样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的危害?说说自己做模拟实验的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我设计了在观看录像后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了两个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一,让学生在实验中,静静体味薄木片断裂时两只手阵痛的感觉和断裂瞬间的响声,把它想象成地城发生时剧烈的振响。通过模拟实验二,让学生观察模型瞬间倒塌的现象,使学生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拾建的模型在瞬间倒塌,学生必然会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验地震灾害发生时,人类的生活设施在地震中破坏的情况,人们的恐惧与无奈心情,感受地震灾害的无情,及时启发学生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说明地震造成的严重危害。】

5.观看08年四川5.12大地震后灾区的情况和世界发生的几次有影响的大地震录像。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感受到了地震的一些情景和危害,今年我国四川的5.12大地震相信很多同学也知道了,现在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这次大地震还有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生的几次有影响的大地震的给我们带来的伤害。要求看完后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和地震的危害写下来。观看大地震录像。

完成课本第72页的表格,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地震的危害。

我最深的感受是:

地震的危害有: 1.2.3.用心

爱心

专心 2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地震?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地震危害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看有关地震的纪录片,再次直观感受地震的情景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深学生对地震危害的认识。

三、了解候风地动仪

1.学生独自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贡献。2.交流课前收集有关地震的谚语。

[设计意图]:通过独自阅读科学在线,让学生了解到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了预报地震方面的研究。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预报地震的仪器。激发学生对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通过收集地震有关谚语,让学生知道地震来临时的一些地震前兆,能够及时提高警惕。

积极预防,学会保护采取措施

(1)遇到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样自救?

(2)小组结合课前准备的有关避震的资料进行讨论。(3)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老师进行总结。课件出示当地震来临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做到。

①在平房,抱头迅速向室外跑,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②在楼房,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承重墙根、墙角等易形成三角空间处,勿使用电梯等。③在街上。抱头迅速跑到空旷地蹲下,避开高楼、立交桥、高压线。④在郊外,避开山脚、陡崖,防止滚石、滑坡、山崩等。

⑤驾车行驶时,迅速避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尽快选拔空旷处停车。⑥震后不急于回屋,以防余震。(4)情景再现,模拟避震演习。(提醒学生演习时要注意安全)

把参加演习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避震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进行避震演习,使学生了解一些避震的科学常识,懂得地震发生时要做到从容不迫,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采取一些保护自己的措施,以便减少对自身的伤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五篇:(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传热比赛 1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东回小学

穆丽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是如何传递的。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问题1:出示铁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一端会不会变热? 问题2:没有给绿色一端加热,为什么它会变热? 学生都表示绿色一端会变热。

学生充分猜想热在勺中是怎样传递的,为明确实验目的埋下伏笔。借助部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热在铁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介绍凡士林

问题1:在铁棒1号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一个乒乓球给红色一端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问题2:发现传到1号位置就举手。

学生在理解凡士林作用的基础上,对要发生的现象进行猜测,这是一种建立在科学依据上的猜测。

这里提出的几个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为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出由

针对性的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问题1:给你们一根铝棒、凡士林、绿豆你们能不能研究出热在铝棒中是怎么传递的?

问题2: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设计出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

模型的构建意在帮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思路,这样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有的小组会找到一些更好的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闪烁出了创新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结论:热在铝棒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给你们一个铁片,你们能研究出热在圆片中是怎么传递的么?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找到两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明确了实验目的,也清楚了实验模型,并有研究铝棒中热是如何传递的基础,所以设计出了较多可行的实验去研究热在铁片是怎样传递的。先扶后放、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做实验、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

五、汇总

问题:通过不同的试验有没有发现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相同的地方?

在铝棒、铁片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六、思考

问题:热在不同物体中传递的速度一样么?下节课就来进行传热比赛。兴致高涨,对下节课进行传热比赛迫不急待。设置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传热比赛》说课讲稿

东回小学

穆丽萍

《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教学目标设为:1.能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热传导的实验。2.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促进孩子科学能力的提高是现阶段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设计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实验主要包括了:材料选择、模型设计、结果呈现、评价交流等内容。可以说: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是学生科学素养高低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素质得以发展的基本需求,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所以在导入部分我问: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绿色的一端会不会热?我烧的是这边红的一端呀,没有烧那边绿的一端呀!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马上可以说出会热。并解释出原因。这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的层面。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铝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铝棒中是如何传递的。在传

统的授课中,往往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实验,就算提供给学生材料,也是在老师的一步步带领下,走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模式中。学生“照方抓药”,不动脑也照样可以完成实验操作。这种被动的实验,学生虽然动了手,却没有解决实验原理和设计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实验后收效不大。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在让他们设计实验时,增加了一个附加问题:有能力的组,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去让他们积极动脑,为拓展活动研究热在铁片中的传递做铺垫。

最后孩子们研究了热在铜棒、铁片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二、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三、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我会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当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时,通过其他的同学的评价,同学们更明白对比实验的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最后让每个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湖南刑法刑事律师事务所 (http://www.mylsfw.com/xingfaxingshi)提供邵阳市刑法刑事24小时律师电话微信,提供免费在线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