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DRESS邵阳知名律师网
-
EMAILtieqiaolawyer@163.com
-
CALL US
-
WEIXIN18907390038
从2020年到2022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几乎改变了人类社会维持数十年的生活习惯,并由此给全球经济以及国际关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所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生活环境变化以及人口结构进一步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全球医疗需求持续增加,生物医药已成为当前最具成长性的赛道产业之一。在中国更是如此,国家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视显而易见,而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8332亿元人民币。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一直专注于仿制药、me too或fast follow,直到2015年7月22日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通知,要求申请人自查数据,从而正式开启了我国创新药市场的重塑。从2015年至今,药品评审审批制度、ICH指导原则等系列政策的落实都为我国创新药物的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同时,近几年政府在集采政策、医保谈判和创新药自主定价等方面政策更是对中国创新药物给予了进一步支持。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尽管目前中国患者基数大,但医药市场占全球比重不足20%,并且针对创新药市场而言,在支付体系等因素影响下,目前以美国为主的全球市场占比超过80%,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却不到2%。药物创新和国际化没有捷径可以走,唯有过硬的技术,而当前,我国医药领域的原始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而企业是产业发展壮大最有力的推动者。如何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与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壮大有机衔接起来,将成为我国医药创新的关键。
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下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报告》”)显示,2019年,345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有所增长。合同项数为15035项,比上一年增长32.3%;合同总金额达152.4亿元(根据《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9年高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基础研究经费为1232.5亿元,因此科研转化率仅为12.4%,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50%以上的水平),当年到账金额达44.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9.8%。转化合同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单位有29家。从科技成果转化特点分析来看,转让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转让合同项数占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合同总项数比重超六成。以转让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有所增长,为53.4亿元,占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合同总金额比重为35%。
尽管各大高校院所正迎头赶上,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中靓丽的数字背后依然折射着高校院所药学院或医学院医药成果转化整体情况不佳的现状。概括来说,高校院所药学院或医学院目前在医药成果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应用技术成果占比偏低、缺乏资金、人才瓶颈和风险投资衔接不畅等诸多问题。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高校院所在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程序、成果评估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及转化服务等方面的缺位,以及配套法律合规保障制度的缺失,更是掣肘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复旦大学药物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的相关政策,对高校院所在创新药研发成果转化中使用技术转让、许可使用和作价出资这三种主要方式时的定位做一定探讨,同时梳理对应的合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参与创新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完成人、医药企业、投资人、创业公司以及第三方CXO服务公司(以下统称“利益相关方”)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院所医药科技转化的主要方式
近几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下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下称“《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各省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陆续更新及完善,高校院所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争相转化科技成果。然而,在医药技术转化领域,因其临床试验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因素,目前只有少数医学院/药学院对医药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制度。
以下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复旦大学药物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汇总:
注:上述内容均摘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上海科技大学官网所下载文件
从上述汇总中可以看到,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的校内政策相对最为完备,但同时对于科技成果完成人的管理和限制也相对最为严格。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则对于科技成果完成人的限制相对最少,也给予了他们最大的自由探索空间,而复旦大学药物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则介于两者之间。从某种程度上,前述三所高校院所的政策也代表着目前该领域里三种主要的风格流派。
根据公开信息,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自2017年至2021年间共转化22家企业,截至2021年12月,上海科技大学技术转化企业早期融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企业整体估值30亿元人民币。复旦大学药物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在2015至2017年间共有三名教授成功转化其医药技术成果(分别为1.5亿元益母草碱技术转让、6500万美元抗肿瘤药物授权使用,以及1.3亿元抗癌药物合作开发)。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则展示了2020年至2021年20余项医药科技成果,目前有1项显示成功转让。
除了相对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校内政策,上述三所高校院所还配备了较为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服务。例如上海科技大学为其科研人员设计了专门的创新与创业辅修课程,并每年邀请中外头部生物医药投资机构和产业界代表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来满足早期投融资的需求。复旦大学药物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也为其科研人员设置新药研发创新课程、第三方专家评估智库以及拥有制药行业经验的顾问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投融资的谈判。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则设立了北大医学科创中心来为其科研人员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评估、成果展示、创业培训、投融资推介和品牌推广等服务。
尽管高校院所内部政策有所差异,但从法律角度来说,其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都是基本一致的,即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和技术出资入股。
技术转让,即将科技人员在科研机构内所形成的科技成果完全转让给承接后续落地应用和商业化的主体。技术转让的优势在于产权结构清晰,“一锤子买卖”属性较强,技术转让的收益方式也较为简单。
技术许可,即将科技人员在科研机构内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许可的方式许可给承接后续落地应用和商业化的主体,该主体作为被许可方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
技术出资入股,即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以科技成果作为出资条件,依法设立企业、与他人共同设立企业或参股已有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术出资创设项目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比较常见的模式是由科研机构以作价投资的方式成为新成立的项目公司的股东,再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科研机构相关内部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获得的部分股权以奖励的形式授予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研法人员。
下篇预告:
在《高校院所在创新药研发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定位探讨与合规风险(上)》中,笔者详细汇总了创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梳理出高校院所医药科技转化的主要方式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和技术出资入股。在下篇中,我们继续分析创新药研发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合规风险,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湖南著名律师事务所 (http://www.mylsfw.com/falvzixun)提供邵阳市刑事刑法24小时律师电话微信,提供免费在线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热点: 邵阳律师 邵阳律师事务所 邵阳律师事务所排名前十位 邵阳律师事务所免费咨询电话 邵阳律师协会 邵阳律师在线咨询 邵阳律师事务所电话 邵阳律师免费咨询 邵阳律师网 邵阳律师排名前十 湘律知识网 邵阳律师事务所 邵阳最厉害刑事辩护律师 邵阳最有名离婚律师 邵阳顶级交通事故律师
“ 山羊智能 ”十年专注助力律师线上营销、办公质量和效率,一心服务律师竟然常忘记毛遂自荐!
认识“ 山羊智能 ”才发现低成本网上营销、高质量、高效率办案的秘密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