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

合规不起诉——中小微企业的“免死金牌”

发布日期:2024/11/14 阅读量:129  来源于:  http://www.mylsfw.com/


合规不起诉是指对于涉嫌单位犯罪有可能被提起公诉的企业或单位负责人,检察机关对涉案企业有意愿建立合规体系、矫正其违法犯罪行为的请求,经过审查论证,可以责令企业自查自纠进行合规整改,在一定的考察期内,企业合规整改通过,检察机关则作出不起诉决定。


合规不起诉的目的是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其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背后的千万员工和家庭。民营企业不同于国企,民营企业老板被抓基本意味着企业运行停滞,不仅在岗职工面临失业困境,上下游供应链也将受到影响。但是保护民营企业,不是放纵违法犯罪,而合规不起诉,也不是免罪借口。


因此,对于涉案企业适用合规不起诉机制不能简单的一刀切。避免一刀切的最终目的,在于给那些初犯及轻微犯罪的企业多一次整改机会,从而保护企业背后的千万职工家庭。所以对于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如何制度化、规范化适用是关键所在,一旦适用不规范,超出尺度,对于那些守法经营的企业来说势必是不公平的。


合规“不起诉适用条件

合规不起诉适用条件:

正如前文所指,并非所有企业值得挽救,并非所有企业都能适用合规不起诉制度。适用企业合规不起诉案件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涉案企业、人员系初犯、偶犯;
2、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3、属于法定刑在三年以下的轻罪案件;
4、涉案企业、人员自愿认罪认罚;
5、涉案企业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承诺建立或者完善企业合规制度;
6、所涉罪名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参考王珺主任关于从合规典型案例看涉案企业合规整改的适用现状及趋势”)

不适用合规不起诉的情况:

《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五条,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涉企犯罪案件,不适用企业合规试点以及第三方机制: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的;
2、公司、企业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
3、公司、企业人员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的;
4、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
5、其他不宜适用的情形。


合规“不起诉的原因


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其“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小微企业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可以说,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看正面,中小微企业光鲜亮丽肩负国家希望民族未来,妥妥的偶像剧大男主。回过头,却看到其岌岌可危腌臜不堪的一面。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徐博强博士统计分析,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2020年全年的刑事判决,涉及企业与企业家犯罪的案例共2391件。其中,涉及中小微企业犯罪的共2046件,占87.48%;涉罪企业家2966人,遍及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涉罪企业家数量与所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更为致命的是,从2017年开始,企业家犯罪的数量成倍增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发布的《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20)》显示,涉罪企业家88%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主要负责人占比最高,达到66.06%,财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销售(采购)负责人以及其他核心部门负责人所占比重居于次位,占18.74%。

有人说,我国的民营企业家不是在监狱,就是在通往监狱的路上。这不是危言耸听。营商环境不理想,一些中小微企业为了经济效益难免铤而走险,甚至出现犯罪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到,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了“加大对民营经济平等保护”,更好推动民营企业依法、守规经营,为服务“六稳”“六保”,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最高检会同各部门启动合规不起诉机制。


合规“不起诉的结果


企业合规不起诉,分开看,就是两步走战略。企业先进行合规整改,通过审查才能获得不被起诉的好结果。不过,合规达标并不一定就是不起诉,还有可能会获得缓刑以及有关行政机关从宽处罚。


合规符合要求,皆大欢喜

1、相对不起诉。企业按照承诺,完成合规整改,通过公开听证后,检察院对涉案企业及人员作出不予起诉的决定。


2、提出从宽从缓的量刑建议。企业完成合规整改后,虽然检察院仍然提起诉讼,但是在认罪认罚的基础上,检察院可以提出从宽从缓的量刑建议。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赵运恒律师办理的,入选最高检公布的第三批典型案例的“王某某泄漏内幕信息、金某某内幕交易案”,检察院提出缓刑建议被法院采纳,王某等人最终被判处缓刑。

《涉案企业合规建设、评估和审查办法(试行)》第二条第一款  对于涉案企业合规建设经评估符合有效性标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参考评估结论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变更强制措施、不起诉的决定,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从宽处罚、处分的检察意见。


合规不达标,从严处分

检察机关对企业“厚爱”,提出合规整改要求,不出意外的话,企业必定尽心尽力整改。但总会有事与愿违的情况出现,惯性思维使然,有些企业将合规整改当成一场考试,企图蒙混过关;或者企业能力不足,合规整改不达标,那对企业来讲,将是一场灾难。

《涉案企业合规建设、评估和审查办法(试行)》第二条第二款  对于涉案企业合规建设经评估未达到有效性标准或者采用弄虚作假手段骗取评估结论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作出批准逮捕、起诉的决定,提出从严处罚的量刑建议,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从严处罚、处分的检察意见。

企业合规整改成功离不开多方的努力,但合规失败只有两个原因:一是理念问题,从骨子里不重视,将合规当成应付差事;二是合规能力不足。因此,选择一个实力超群的合规团队至关重要。


合规“不起诉取得的成果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刑事合规案件2382件,对整改合规的606家企业,1159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也就是说,两年时间至少挽救了1159家企业。


星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席、北京市律师协会智库刑事合规专家组牵头人、全国律协企业合规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运恒说,“合规是拯救企业的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合规不起诉,可以挽救一个企业,挽救几个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能维护社会的稳定。


无论是不起诉,还是获得缓刑,合规不起诉制度对企业及企业家来讲,无异是一块“免死金牌”;对企业的员工及背后的家庭来讲,也是莫大的欣慰;对整个社会,则是一种善举,一剂治世良方。

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重要文件:

《关于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2021年6月实施

《涉案企业合规建设、评估和审查办法(试行)》2022年4月发布


图片

编辑:曲文华

责编:苏仲明

校对:闫晓君  王晓燕

排版:刘云峰  闫晓君

图片


湖南著名律师事务所 (http://www.mylsfw.com/falvzixun)提供邵阳市刑事刑法24小时律师电话微信,提供免费在线咨询。


标签: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无法查证出处,我们只做学习使用,如不同意收录请联系网站马上删除。

回到顶部